在本届博鳌论坛上,关于人工智能话题的讨论热度很高,论坛内外也出现了各种AI元素。我们的记者在现场采访时,也用上了新的智能装备,进行了一次新的报道尝试。到底是什么呢?一起去看看。
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:外语“菜鸟”采访这种国际性论坛,每次都特别费劲,所以这次来博鳌,我带了一个秘密武器。
这款智能眼镜通过语音识别技术,能听懂多国语言,并直接在镜片里显示翻译内容。同时,在手机上将记者说的话同步翻译成外语,展示给采访对象。
展开剩余83%在采访交流中,很多外国嘉宾都对这个眼镜产生了兴趣。
新装备让记者的采访更加方便,同时也看到了嘉宾们对AI技术的关注。在这几天的论坛上,人工智能话题的热度持续走高。
一场以“AI应用”为主题的圆桌会,就因为入场观众太多,会务组只好抓紧搬来椅子,不断增加座位,会场里被挤得满满当当。
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:关于AI的讨论人气太高了,这次整个论坛议程当中,直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分论坛和圆桌会增加到了4场,分量很重,总结一下,就是人工智能怎么用、怎么看、怎么管。在关于能源、金融、跨境电商等话题的讨论中,与会嘉宾也多次提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。
挪威商学院教授卡尔·费:大多数企业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,把事情做得更快、成本更低。但我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企业进行更具创新性的活动。
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 米凯莱·杰拉奇:今年的论坛热点我觉得是AI,所有的技术发展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变化。不仅仅是在中国经济,还是在全球的经济方面。
柬埔寨商业部副国务秘书 斯维娜丽:政府和政府方面可以做一些AI的合作。现在中国的AI发展已经进入到黑灯工厂的环节了。柬埔寨还没达到那个程度,所以我希望中国把这些技术带到柬埔寨。
不仅是会场内人工智能的话题讨论火热,我发现场外也有许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元素,像这样的人形机器人能和嘉宾互动,介绍论坛情况。“碳魔方”回收机,靠机器视觉技术分类回收各种瓶瓶罐罐。还有会场和酒店的中央空调,也用上了人工智能控制系统,能根据天气来自动调节室温。甚至连整个会场的供电保障,都用上了AI大模型来辅助预警和决策。
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保供电现场工作组总组长 陈锐忠:如果现场(电力设备)负荷增长过快,大模型会把这个信息及时推送到我们这里。那我们就可以根据情况及时增派人手,进行及时监测跟管控,大大提高了我们供电的可靠性。
在每次采访的最后,记者都请嘉宾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人工智能的未来,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答案。
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主席 戴维·奥尔森:创新。
世界自由区组织首席执行官 萨米尔:民生福祉。
美国前商务部长 古铁雷斯:重点在于分析、解读。
全球主权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特米尔·波拉斯:“工具”,它是当下和未来的工具,因为它将人类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-04-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 今年来了8个国家20名医生
- 2025-04-19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,两周年的它为何成为“品类天花板”?
- 2025-04-19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——透视3月份PMI数据
- 2025-04-19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富基金、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
- 2025-04-19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卡“塞上江南”